孟德芝 官方网站

http://mengdezhi.artlianhe.com

孟德芝

总浏览人气:103318

孟德芝,女,1961年3月生,四川成都人,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成都市劳动模范,成都市"三八"红旗手,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,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,四川省民间技艺杰出传承人,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,四川省德艺双馨工作者,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,成都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刺绣专家。孟德芝出生于刺绣世家,从小受其外婆、母亲的影响,对刺绣孟德芝指导弟子绣红旗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1979年进入成都蜀绣厂,师从工艺美术大师肖福兴,全面系统地学习刺绣技艺。经过三十年的刻苦钻研和奋斗,熟练地掌握了蜀绣
查看详情>>

孟德芝 艺术家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飞针走线 筑梦蜀绣

一针针,一线线,千万条彩线轻盈穿梭,绣出了中国独有的绚烂。2006年,当蜀绣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,孟德芝却离开蜀绣厂带着绣工进驻了文殊坊。这几年,靠着精湛的技艺和执著的态度,孟德芝的单飞路虽走得辛苦但终有收获。“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”、“四川省十大民间技艺杰出传承人”……孟德芝的头衔有很多,但她只对记者强调一个:蜀绣传承人。 从绣厂女工到工艺美术大师 3月12日,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文殊院街的“梦苑蜀绣”,来到了孟德芝几十平米简单朴素而又别具风格的工作室。孟德芝告诉记者,她每天都要早早来到蜀绣工作室,这里陈列了她多年创作蜀绣的得意之作,作品都很有规格地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。对于她来说,这些锦缎针线,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,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。茶香浓浓,谈吐之间,思绪如飞线般勾勒出孟德芝蜀绣之路上的点滴回忆。 1978年,孟德芝考大学因没填报好志愿落榜后,顶替母亲进了成都蜀绣厂,当起一名绣工。18岁的姑娘很单纯,觉得有个工作不容易,非常珍惜,一门心思用在学习蜀绣上。两年后,成都蜀绣厂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绣制巨幅蜀绣《芙蓉鲤鱼》,年纪轻轻的孟德芝被选为其中一员,参与了这幅作品的绣制。 上世纪90年代,随着蜀绣开始走下坡路,很多人离开了蜀绣厂。孟德芝也通过朋友在荷花池找了一个摊位,干起批发牛仔裤的生意。在她干得风风火火的时候,当时蜀绣厂的厂长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找到她,劝她回厂继续从事蜀绣。想起自己喜欢的蜀绣,孟德芝毅然回厂了。 2005年,成都蜀绣厂倒闭,孩子考上大学,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下压到孟德芝身上。当年底,孟德芝租下一个小门面,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。后来在金牛区政府的支持下,孟德芝成立了梦苑蜀绣公司。2006年,由成都市博物院牵线,国家文物局向梦苑公司订购了一批绣有“太阳神鸟”图案的蜀绣作品,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外友人,这是孟德芝得到的第一次机会。同年10月,文殊坊开街,孟德芝与16位绣工连续7个月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房中,绣制了一幅面积达55平方米的“老成都地图”,影响空前。很快,孟德芝的公司风生水起,很多以前蜀绣厂的老绣工也纷纷加入进来。 孟德芝告诉记者:“如果我没有做过服装生意,我就不会懂得如何销售;如果当时没有受到非遗保护以及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帮助,我也不会拥有那么多机会,去展示蜀绣技艺的风采。所以我觉得这一切仿佛就是命中注定。” 走进人民大会堂 花鸟、芙蓉鱼、人物、书法,近30年的蜀绣刺绣生涯,孟德芝涉及了许多题材,但绣国旗还是第一次。2009年9月初,孟德芝就开始领衔绣制这面五星红旗,最终于10月1日在金沙博物馆举行的庆祝活动现场收针并展出,献礼新中国60岁生日。这幅特殊的国旗一直收藏在金沙博物馆。 2012年,孟德芝推出又一重量级作品,即“梦苑蜀绣”团队创作出的巨幅蜀绣作品《秋色高原》,与苏绣《江南春早》、粤绣《夏日海风》、湘绣《北国冬雪》一同作为全国四大名绣的新代表作,已经装饰进了人民大会堂会议厅。 孟德芝指着她背后这幅《秋色高原》巨幅蜀绣的照片向记者介绍到,“一幅好的蜀绣作品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也非常考经验。比如配色,要从上万种颜色的丝线中配出最好的色彩效果。不同的作品,还要运用不同的针法。这次的团队协作做出来的作品不仅仅给了我和我的团队很大的激励,也是我们筑梦蜀绣之路上新的里程碑。这幅作品整整耗时109天,是我与30余位绣女每天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,最忙的时候甚至昼夜赶工精心制作而成。是我们整个公司团队的骄傲之作。” 路漫漫其修远兮 童年的孟德芝并不知道,蜀绣千年沿袭下来有130多种不同的刺绣针法,直到多年后她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绣女。在长年的积累和钻研中,她把不同的绣法融汇贯通,希望能够成为千年蜀绣名副其实的传承人。这一针一线背后,是蔓延千年的传统记忆。 2005年孟德芝决定开始办班传艺时,不少学徒就跟随孟德芝学习蜀绣。孟德芝告诉记者,“学习蜀绣无法立竿见影,学两年顶多算入门,坚持5年以上技术才能算中等。但在打基础的几年时间里,学习者几乎是没有进账的,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。”孟德芝前前后后招收了近90个学生,目前还在坚持绣的,仅有十来个。 “传承蜀绣,对我来说是压力,更是责任。”孟德芝说,招收徒弟,是传承蜀绣的途径之一。如今,在成都市文殊坊、黄忠社区、郫县团结镇和绵竹4个基地,都有孟德芝的学生,她们不仅传承着蜀绣,还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。孟德芝教学生有个习惯,刚入门的她亲手教,是要打下一个好基础;高精技术再亲手教,是要传承蜀绣的绝技和核心。“只有这样代代传承,蜀绣才有发展的希望。” “很多传统手工艺,被年轻人选择性忽略,而从来不出现在年轻人就业的选择范围里。不是年轻人不懂得发现,而是我们不懂得表现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手工艺来说是把双刃剑,它会为蜀绣带来更多关注和同情。但是却会让青年人,特别是择业者敬而远之,因为年轻人认为自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,得从事够时尚,有前途的行业。要想蜀绣能更好地生存下去,就得让古老的蜀绣时尚,前卫起来。虽然路漫漫而修远,但是得硬着头皮走下去。”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孟德芝老师坚定的说道。


扫一扫关注微官网